【高端访谈·转型金融】“绿债经验”亟待推广 转型金融与气候债券领域前景广阔——访气候债券倡议组织中国区副总经理邓曼姝

2023-07-11 19:53:52 来源:新华财经

编者按:在“双碳”目标下,转型金融成为绿色金融的自然延伸。转型类债券作为转型金融工具,主要用于支持向低碳或零碳转型的企业或活动。近两年,我国持续开展转型类债券创新,新华财经就此采访多位国内外机构的专家学者,针对转型金融与转型类债券标准、转型类债券管理规范与信披标准以及优化高碳行业低碳转型路径等问题寻求答案和建议。 

新华财经北京7月11日电(王菁)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相继开始探索制定转型金融的定义、框架、分类方案、评判原则、披露要求、行业标准等方面的内容,“如何界定可信的转型活动”渐渐成为市场主体参与该领域遇到的首要问题。

各种创新工具的实施,需要监管部门、需求主体、市场信息和信贷支持机构等多方协调一致,以便于资本流动,使转型具有可信度和及时性。在此背景下,专业的第三方机构或可以提供公平客观、高效多样的解决方案。


(资料图)

作为一家投资者导向的国际机构,气候债券倡议组织(CBI)致力于调动债务资本市场、促进绿色和可持续经济转型,为相关需求提供咨询等服务。那么,在经历多年的绿债市场与转型金融发展之后,CBI如何评价目前境内外的低碳转型状况?从“绿色”到“转型”,市场需求发生了哪些变化?未来还有哪些领域需要“补短板”?......带着相关疑问,新华财经近日专访了气候债券倡议组织(CBI)中国区副总经理邓曼姝。

“转型金融的应用需要考虑各行业的发展特点和区域优势,企业可以通过设立合理的转型目标,制定可追溯的低碳转型战略和计划,进而使用相应的转型金融工具以达成目标。”邓曼姝建议,为实现“双碳”目标,中国更需要持续打造高效的转型金融市场,为经济转型调动更大规模的资金力量。

邓曼姝还表示,“只有通过公共部门和私营部门等不同利益相关方的合作和协调,才能实现全面低碳转型。中国在过去几年启动并建立了世界领先规模的绿债市场,从中取得的市场经验可以被延伸到发展转型金融市场之中,满足高质量转型的融资需求。”

中国绿债发行规模引领全球 “标准统一”吸引资金流向绿色标的

2022年,中国绿色债券市场发展迅速,绿债发行规模引领全球,对实体经济的支持作用进一步凸显。按符合CBI定义的绿色债券统计,截至2022年底,中国的绿债累计发行量达2869亿美元(人民币1.9万亿元),仅次于美国的3800亿美元(人民币2.6万亿元)。

近日,CBI发布的《2022年中国可持续债务市场报告》显示,全球被录入CBI绿色债券数据库的绿债规模于2022年同比下降16%至4871亿美元(人民币3.3万亿元),但仍保持了占全球债券发行总量3%的水平。

然而,在其他主要绿债市场发行量均有所下降的情况下,2022年中国在境内外市场发行的、符合CBI定义的绿债规模同比增长了22%至854亿美元(人民币5752亿元),超过美国成为该年度世界上最大的绿债发行市场。

随着更多投资方将绿色及可持续概念纳入其投资方针及战略,全球市场对绿债及相关产品的需求保持旺盛。

据CBI最新发表的《绿色债券定价报告:2022年下半年》,绿色债券普遍较同等常规债券在一级市场认购率及发行利差方面表现更佳,仍有证据显示绿色溢价的持续存在。CBI对境内外绿色债券投资者调查结果也显示,国内外受访者都普遍希望增持中国绿色债券,且同时重视绿色资质和信贷基本面。

那么,作为专业的第三方国际机构,CBI的主要工作体现在“识绿”方面。邓曼姝介绍称:“CBI依据《气候债券倡议组织绿色债券数据库方法论》对来自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贴标债务工具进行识别与筛选。被纳入CBI绿色债券数据库的债券可视为基本符合CBI的绿债定义。”

“由于全球每个市场对绿色标识的标准和使用规范不一,CBI通过同一标准及方法筛选后的绿债数据库可帮助市场识别标的及进行跨市场的分析与比较。”邓曼姝补充道。

从气候债券认证业务来看,CBI已经积极支持国内银行包括国家开发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马鞍山农商行、江苏金融租赁等在境内外发行气候债券认证的绿色相关主题债券。发行CBI贴标认证债券的实体企业包括中国三峡集团、国家能源集团国电电力、南京江北新区公用资产投资有限公司等。

再从政策扶持的角度来看,2022年,绿色债券标准委员会发布的《中国绿色债券原则》是中国在制定绿色债券标准方面的重要里程碑,该自愿性原则能在所有不同品种的债券中得以全面实施,对于统一国内和国际准则至关重要。

同时,结合《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 (2021年版)》,中国逐步形成了一套债券市场通行的绿色定义和标准体系。此外,中欧《可持续金融共同分类目录》的制定将在促进中欧分类标准之间的可比性和互通性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并有望在市场上得到更广泛运用。

邓曼姝观点称:“随着国内外对绿色定义的进一步统一,中国的政策可以进一步为市场注入信心,增加市场透明度,吸引更多的资本流向绿色标的。”

低碳转型融资亟需新动力 可持续发展挂钩债券市场前景广阔

在“绿色实践”逐渐成熟之后,中国的低碳转型融资缺口仍然巨大且需求紧迫,但转型金融仍处于试点阶段,市场迫切需要清晰的政策以引导资金流向真正可信的转型活动和企业。

邓曼姝对转型金融发展十分有信心。“中国在过去几年启动并建立了一个世界领先规模的绿债市场,从中取得政策和市场经验可以被延伸到发展其转型金融市场,满足整体经济转型的融资需求。”

邓曼姝预计:“中国将在绿色金融‘五大支柱’政策框架内继续完善细化指引,围绕标准、信息披露、产品、激励机制和国际合作推出更细致、具有可操作性的指引,促进市场进一步高质量发展。CBI也正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和企业,交流分享我们在制定转型金融标准方面的经验。”

据介绍,亚洲经济体普遍还高度依赖能源密集型及高排放行业,绿色及接近绿色的资产和活动只占经济的一小部分。要实现整体经济转型,需建立一个可信的转型金融市场,以调动更大规模的资金支持高排放行业的低碳转型。

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来看,自相关部门于2020年9月宣布“双碳”目标以来,一些大型重工业企业已经作出了碳中和承诺并开展相应布局,例如中国宝武、中国石化、三峡集团及建龙集团等。 

在此背景下,重工业企业迫切需要资金来支持实现碳中和行动方案。在没有明确的转型路线指引的情况下,碳密集型企业因排放高而面临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另一方面,投资者在识别可信的转型活动和投资机会时也会面临缺乏参考的问题。而明确的标准指引可以起到填补信息缺口的作用。

“CBI凭借十几年来在推动气候金融发展方面的经验,于2022年9月更新发布了《转型金融助力企业低碳转型》白皮书,为帮助实体制定可信且有效的转型计划提供了完善的框架。”邓曼殊在介绍CBI转型金融领域相关工作时称,目前已推出水泥、钢铁、基础化学品和氢气生产等行业标准,还将陆续推出并完善公用事业、氢储能和氢气运输、碳捕存等行业标准。

2023年,CBI发布《气候债券标准4.0版》,认证计划将认证范围由原来的专项募集资金用途(UoP)债券拓展到了支持转型活动和实体的工具,包括可持续发展挂钩债券和贷款以及实体公司层面。

邓曼姝解释称:“这项工作不仅依据行业转型路径,也包括对公司关键治理要素的评估,以判断公司是否具备向净零排放转型的条件。排放量已经接近零的企业以及高排放企业均可以获得认证。”

此外,随着气候债券认证范围从债券扩大到可认证实体、资产等,邓曼姝表示,CBI期望通过严谨、科学、可信的标准,来支持中国可持续债券市场和可持续金融市场的发展,帮助高质量的低碳项目和资产进行融资,促进中国企业和国家碳中和目标的实现。

编辑:王柘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

关键词:

Copyright   2015-2022 南方社团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粤ICP备18023326号-21  联系邮箱:855 729 8@qq.com